血管支架包括心脏支架、颅内血管支架、外周血管支架等,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病变血管,保持血流通畅。因此,支架被比喻为疏通血管的工程兵,通过在血管内构建“隧道”,畅通血流,避免血管“塌方”。继心脏支架纳入集采后,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明确将外周血管支架纳入集采,将大幅降低此类耗材价格,广泛惠及血管疾病患者。
一、什么是外周血管疾病?
外周血管疾病指除心脑血管及胸腹主动脉疾病以外的血管疾病,包括血管狭窄、闭塞、血栓、动脉瘤等,主要由吸烟、寒冷、潮湿、营养不良、性激素异常等因素引起。罹患外周血管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,甚至危及生命。比如颈动脉瘤患者,动脉壁薄处会鼓个“包”,若不及时治疗,动脉瘤可能破裂,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,威胁患者生命。再比如让糖尿病患者饱受折磨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因血管闭塞导致下肢缺血,出现肢体发凉、麻木、疼痛、跛行等症状,严重者会造成肢体坏死,落下终生残疾。
二、如何植入外周血管支架?
血管支架的植入过程又被称为“介入”,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。医生将支架放在导丝的头部,将导丝从桡动脉、股动脉、颈静脉、股静脉等合适的部位深入血管,随血流漂流到发生病变的血管处,然后打开支架支撑血管,再将导丝原路撤出。这个过程需要在影像的引导下进行。在实际操作中,协助放置支架的工具除了导丝,还有导管、推送杆、显影环等。与传统手术相比,介入手术创伤小,患者恢复快,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。
目前,我国每年大概有20-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,相对于每年120万台左右的心脏支架植入来说,外周血管植入数量较少。但由于外周血管部位多、血管情况复杂,相对于心脏支架来说,外周血管支架对支撑力、直径、长度的要求更加多样,并且产品更新换代更快,因此,外周血管支架的成本和价格都会高于心脏支架,目前来看外周支架的价格从1万多元到4-5万元不等,部分患者因整个手术的费用昂贵而却步。
三、外周血管支架有哪些?
外周支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,尤其在早期,许多产品注册为“全外周”支架,理论上说一款产品可用于不同部位的外周血管,医生根据病变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直径、长度的支架即可。近年来,各大厂家根据不同病变血管的弹性、承压情况、扭曲情况以及血管直径、长度等开发了不同的产品,因此有些产品仅注册一个部位,如颈动脉支架,有些则注册几个部位,如既可用于颈动脉,又可用于肾动脉、髂动脉等。
目前临床常用的外周血管支架大多为裸金属支架,材质主要为不锈钢、镍钛合金和钴铬合金等。药物涂层支架是在普通裸支架表面包覆一层可携带药物的聚合物,能够有效降低动脉再狭窄率。为更好地治疗动脉瘤、动脉夹层这类可能因血管壁破裂而大出血的疾病,发明了覆膜支架,即在支架的内壁覆盖一层膜,避免血流对血管壁薄弱处的冲击。药物涂层支架、覆膜支架因其特殊的功能,其价格也高于普通的裸金属支架。此外,一些企业在小小的支架上进一步改进工艺,如通过编织技术、闭孔设计等方面的创新,进一步提升支架的柔顺性等性能。
外周支架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将在确保质量基础上,挤出价格水分,让利于患者,显著提升这一重要耗材及医疗技术的可及性。